早上,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:
不去上辅导班,不去自习室和图书馆,从7.12到9.1号,与高三娃将近50天的相爱杀杀相处。
比《活着》更深刻,比《人生海海》更唏嘘,比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更哲学,惟愿渡劫成功,修炼飞仙。
当时写下只是调侃自己,知道这两个月会很艰难,但庆幸这一周都没跟孩子发生冲突。
只是不曾想,还没到下午,打脸就来得如此之快。
终是没有熬过7日之痒,结结实实的跟娃发生了一次因为学习而爆发的争执与冲突。
起原就是因为这两天听数学课进展缓慢,学校的作业进度更是早就跟丢了。
看着孩子像小猫钓鱼一般,一会逗逗弟弟,一会聊些废话,一会消磨点时光,一会刷会视频。
是真有点着急啊,忍了又忍,提醒自己不要吵孩子,多说无益。
于是,我就开始深呼吸,专注于忙自己的事情,克制自己的纠正欲和控制欲。
直到孩子在玩了快一个小时之后,还没有罢休的意思,我有点忍不住催促:
前边磨蹭和摸鱼就算了,这玩个把小时也就算了,咋还没完没了?这跟你的既定计划差距太大了。
孩子听了我的指责后,瞬间就启动了防御:
我的计划已经取消了,你可以不用再挂念了。我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很好了,给我恁多压力干啥,有你这样的妈,我才学不会!
听完娃的话,我的眼泪就一下子奔涌出来了。我以为这个暑假前6天不评判,不指责和不要求,孩子会懂分寸,知进退。
没想到一提学习,忍不住发两句牢骚,就立刻变成了翻车现场。
计划是孩子自己订的,饼是孩子亲自画的,控制电子产品和监督学习也是孩子主动要求的。
小心翼翼的管,千方百计的提升自己的心理和心理能量,给孩子足够多的正反馈,我已经耗尽了自己大半的能量。
没想到一个没忍住,还是将眼前的岁月静好和母慈子孝,粉碎得片甲不留。
太扎心了,也有种无论怎么努力,也无法维稳的无力与挫败感。
我没有选择跟孩子继续纠缠,而是转身下楼出门溜圈。
38度的高温与炽烈之下,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,朦胧着双眼,头脑一片空白,甚至过马路时闯了红灯都毫无觉察。
只有伤心和无奈,心想:
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?这个世界是怎么了?
明明家长已经在用力地活着!用力地爱着,用力去努力着!还要怎样嘛!
等情绪平复后,回复家长的信息,也是被孩子气到吐血的一幕幕。
相逢何必曾相识,同是天涯沦落人。我懂家长被孩子气到冒烟的无奈,也懂家长想管又管不了孩子的挫败与惋惜。
我跟家长说:
对于孩子,能管就管,管不了就后退吧,别跟自己较劲,别让自己太卑微。如果孩子实在不听,那就收起对孩子好的心。
说这些话,并不是不痛不痒的废话,而是我自己多次亲身体验的总结与教训。
只要孩子不高兴,一定会拿不学习来威胁父母,一定会说我以后会更摆烂,就是为了报复父母等这些恐吓语言。
千万别被孩子的恐吓威胁,也千万不要因此而对孩子过多让步。
如果被孩子气得吐血,一定会很难受,允许自己难过,失望,沮丧和无力以及负情绪。
然后后退一步,去觉察情绪,告诉自己:
别对孩子太好,用60分的标准去爱就足够了。多一份爱都是多余的,要克制要少给点,少为孩子做一点。
这不是为人父母的任性,而是慈悲与自我放过。
40+的中年妈妈和家长,上有老,下有小,经不起这么折腾,也经不起过度生气与悲伤了。
讲真,你气病了,气伤身了,受罪的还是自己,无人能共情与心疼。
已经到了自己哄自己,自己多爱自己的年龄了。
我们都在用力地活着,都在用力的生活着,都非常不容易。
多爱自己一点,放下助孩情节,尊重孩子命运。克制过度爱孩子的心,就少受点伤,少生点气,就会慢慢放下执念。
对自己,对孩子,何尝不是一件好事。不如因需而助,相互尊重,彼此放过。